“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经历了传统食品生产到工业时代生产的快速发展,现已经进入了营养化、科技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1]。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作为我国最大的“民生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咸宁市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位置,素有“湖北南大门”“武汉后花园”之称,区位优势显著,境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有“茶叶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的美誉[2]。近些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咸宁市紧扣省政府“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的主题,谋划实施“一城引领、三带协同、三篇文章”的“133”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咸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本土特色资源,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强化特色产品品牌打造,推出了“咸宁桂花糕”“羊楼洞砖茶”“嘉鱼鱼圆”“通城麦市干子”“崇阳柠蜜”“崇阳众望麻花”“通山大畈麻饼”“通山包坨”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历史底蕴的特色食品,风味特征明显,有些兼具“食医同源”的保健功效,群众认可度高,消费市场广阔。随着我国传统食品生产向工业化、现代化生产转变的进程加快,咸宁市食品产业存在的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产品标准程度低、市场监管较弱、品牌效应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凸显,因此对国内外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咸宁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度讨论,加强与农业、文旅产业、健康产业等融合,提出优化咸宁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以此助推咸宁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国内外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各国人民饮食观念、饮食对象及加工方法差异较大,在食物加工及消费过程中衍生出独特的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成饮食文化,所发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学问题集合、探究,逐渐演变为食品科学[3]。全球食品产业经历了从传统农耕时代家庭式生产、工业化时代大批量生产到现代化时代科技创新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食品产业发展迅猛,2019年全球食品产业市场规模超过93.7万亿元,同比增长大约6.2%,增速较快。
发达国家食品行业的显著发展特点是高加工率、高附加值。依靠高新尖科技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尤其是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优良的机械设备作支撑,发达国家将70%以上(有的高达92%)的食品原料加工成质量优良、品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即食产品(中国仅为20%-30%),高加工率带来了高附加值,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产值可达其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最高接近18%),与基础的农业总产值比值可达1.6-2.4[4~6]。利用不断革新的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发达国家拥有完整的食品机械行业工业体系,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且产品质量可靠、稳定、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具备低耗能、低损耗、低残留等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原料,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