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的原因是他算了一笔账——茶厂每年销往成渝地区的茶叶有3万多公斤,能带来近300万元的综合利润。
另一边,贵州国科锌硒科技有限公司正依托凤冈县30多万亩欧标茶园,精制成高附加值的锌硒口服液、锌硒颗粒剂、锌硒矿泉水等,打造“凤冈锌硒”知名品牌。
凤冈县永安镇茶农正在采茶
凤冈山水孕育出的锌硒有机茶叶是“生态绿色牌”贵州食品的一个缩影。从田间地头走向生产车间,继而“走俏”消费市场的贵州绿色食品还有更多。
2019年底,省委发出“大力推进特色食品工业发展,努力把贵州省打造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行动令;今年以来,贵州紧扣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红利,结合全省工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抢抓机遇,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求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坚持加工带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建设步伐稳步推进。
寻找发展选项化优势为发展胜势
从地区资源禀赋中培育增长力量,是贵州探索出来的发展路径之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塑造了贵州独特的优势,也赋予了贵州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信心和底气。
夏日炎炎,位于遵义新蒲新区的中国辣椒城交易区内热火朝天。一个满是香辣气息的角落里,辣椒经纪人李国均正忙着将早上从绥阳县农户家里买来的4万斤艳江红干辣椒卸货。过一会儿,这批货将被全部打包发往成都和重庆。
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干辣椒集散地之一,中国辣椒城去年的干辣椒交易量总计28万吨,交易额约53亿元,带动二级市场干辣椒交易量总计超过55万吨,交易额约90亿元。
“辣椒是遵义的优势产业,更是我们优质生活的来源,对这个产业我有十足信心。”像李国均一样的经纪人,中国辣椒城里有3000余名,他们看中的正是贵州高品质辣椒带来的高收益。
当镜头调转到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内,上万个老坛罐正整齐排列。将田间地头中的优质辣椒、西红柿等原材料采摘下来,历经“时间洗礼”,它们将转化为畅销市场的红酸汤。
明洋食品董事长田其明已有40余年的行业经验。谈及产业“身价”倍增秘诀,他认为,“要保持‘这锅汤’回味无穷,要创新用‘一条链’连接起四方。”目前,明洋食品旗下的“玉梦”牌酸汤系列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至全国31个省、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