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绿色食品物联网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027-87869600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山清水秀食更绿 贵州“绿色食品”牌打出黔精彩
 [打印]添加时间:2022-01-17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35
 雷公山深处,苗家阿妈任普里正在家门口的雷山大塘九丰生态农业园大棚里给黄瓜落蔓,4年前就在这里上班的她,已经是这里的老员工了。
 

苗家阿妈任普里正在大棚里忙碌。

任普里的家在雷山县大塘镇新塘村,在家务农了半辈子的她在2017年九丰生态农业园投入使用时成为了一名员工,在这里她学到了和以前务农大不一样的种菜技术,“这里的蔬菜不打药,用的是防虫灯,施肥也用的是有机肥,我刚进来的时候不太懂技术,都是这里的小伙子教我们的。”淳朴的任普里用苗语和汉语向记者讲述她的工作,也许她不知道,经过她精心种植的西红柿,因为生态绿色的特点,在千公里外的上海,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雷山九丰生态农业园负责人李效忠品尝大棚里生长的西红柿。

“当初选择这里做我们的蔬菜基地,看重的就是雷山的好生态,好水质。”雷山九丰生态农业园负责人李效忠直言。在占地110亩的最大的大棚里,十几个循环扇和水帘系统智能调节气温,蔬菜种植间隙的操作步道上铺满了稻壳,“这个稻壳能保温保湿,最重要的是能除草,避免使用除草剂等化学剂,让我们种植的蔬菜绿色健康。”李效忠说。

时下进入西红柿采摘期,平均每天2吨的产量从雷公山里运出,走向市场。李效忠说:“绿色食品是一直我们坚持的理念,也是我们选择贵州雷山的原因,就像我们大棚外那几个大字所说,放心食品,从源头抓起,种绿色有机生态菜,让大家品味属于咱贵州的‘绿色味道’。”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和价值链,对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但要吃饱吃好,更是要“吃绿色”“吃健康”。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土特色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和“一村一品”的建设,通过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产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发展新格局。

 

大棚里绿色生长的西红柿。

不止是在种植端坚守绿色生态理念,在加工端,这条绿色发展“之线”也一直在延续。一根金针菇,经过9道工序才能作为成品销售,每天产量20吨,销往遵义各地......在遵义市汇川区遵义科技城的贵州光明临港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集成生物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加工保鲜技术进行食用菌周年化、标准化生产,计划年产量2.5万吨以上,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近年来,抢抓遵义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机遇,汇川区积极引入大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汇川区坚持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思路,推动绿色食品工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汇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汇川区共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201家,其中规模以上12家。主要有以白酒、啤酒为主的酒产业,以面粉加工、发酵、冻干加工工艺为主的方便食品产业和以萃取、食用菌、调味品、肉制品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产业。当前,贵州正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让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丰富。

 

俯瞰雷山九丰生态农业园。

近日,在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活动现场,来自遵义桐梓县的大娄山方竹笋、花秋辣子鸡等优质绿色农特产品,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的购买。围绕“野”字做文章,以农产品“山野”、乡村旅游“云野”、非遗文创“风野”等子品牌打造“娄山关”品牌,桐梓县目标明确,对内构建电商服务体系,对外发力农产品上行,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进商超、进社区“七进”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并 通过组织农户栽植方竹笋、食用菌等,并统一收购加工,统一线上线下销售。去年,桐梓县与上海相关企业签订农产品订单达1.44亿余元,仅售新鲜方竹笋达450吨,销售额达810万余元。“我县农商会会员从事农产品生产及绿色加工企业达30余家,合作社124个。加工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又带动农户从事种养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县农商会会员每年销往上海、广东、成渝地区的产品总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桐梓县农商会党支部负责人谢同明说。